术后干眼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子儿媳帮着还清房贷,老人却着急卖房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xxzywj.com/m/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xxzywj.com/m/

同一年,双喜临门

老张在四十多岁那年特别高兴。

这一年,家里发生两件“大喜事”: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家里也迎来乔迁之喜。

老张家之前,一家三口一直挤在一个40多平米的房子里。那个时候儿子还在读中学,为了让孩子在家里有个好点儿的学习环境,老张把房子单独隔出来一“大”间给儿子,夫妻俩凑合挤着住。有时候把老人接过来住,就得打地铺凑合。

老张早有了想换房的打算,一直迟迟未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夫妻俩商量着,儿子上了大学需要供着读书,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钱得留出来。

俩人生活一直很节俭,能省下来的钱都存了起来,但是有个共识:给孩子、给老人,不能为了省而省,该花的绝不能抠。

儿子考上重点大学那一年,老张特别高兴。儿子一直是老张的骄傲:懂事、好强,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更让老张深刻体会的是,孩子特别能理解爸妈的不容易。上学的时候,很少张嘴朝爸妈要钱。有时候回想起来,老张都觉得有点对不住儿子:

“我儿子真挺懂事的。大夏天的,有时候连个雪糕都不买。给点零花钱,他都攒起来,跟我们说留着上大学花。我儿子,今后肯定有出息,错不了。”

第二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儿,就是这一年痛痛快快的花了一笔大钱:把房子换了。了却一桩想来已久的大事儿。

为买这套房子,老张夫妻俩合计了好久,精打细算的算了一笔账。新房子不算大,大概七十来平米,即便这样,比老房子也多出来快一倍了。

把之前的老房子买了,凑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分成了三份:一份是给孩子读书预留的,这部分钱不能动;一份是俩人留下来的,万一家里有个什么事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应个急;还有一份,就是买房的首付钱和简单装修的钱。俩人平时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够还房贷了,还能攒下一些。

卖房、买房、装修,一套事儿下来,俩人都没跟儿子说。直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才给了儿子一个惊喜。

儿子万万没想到回到家中,看到新房,爸妈还把他的房间安置的整整齐齐。儿子禁不住兴奋的开玩笑:

“爸,妈,真好,这房子可真大!我这前脚一走,你们就自己好吃好喝好住了!可算是把我赶出去了,是这个意思不?”

一家人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是相处特别融洽,经常一起开开玩笑。老张一点不示弱:

“那可不?总算把你这个包袱甩出去了,我和你妈还不得好好享受享受?”

在老张看来,家中除了儿子今后的工作、婚事之外,没别的大事儿了。

在儿子看来,父母能想开、自己好好把日子过的舒坦一些,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儿。

一个大红包

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没有再继续深造。

为这个事情,老张和爱人一开始还有点不高兴。他们一直期待着让儿子读完研究生再参加工作。家庭条件虽然普通,但还不至于供不起孩子读书。

儿子想的很清楚:今后有机会了再上,先到“社会大学”去学学。其实父母心里很清楚他真实的想法:也是想着早点挣钱,让家人生活的好一些。

儿子坚持,老张他们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参加工作之后没多久,儿子就得到了单位重视,提拔很快,收入也一点点增加。

工作之后第一年的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儿子神神秘秘的拿出一个大红包:

“爸妈,新年好!儿子孝敬你们的。”

老张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沓,至少有一万块钱。老张愣住了。

儿子笑着说道:

“爸妈,平时也没怎么孝敬你们,这是我一年攒下来的。放心,我还存着不少私房钱呢!这些钱也没多少,你们自己花,怎么都行。”

老张俩人听到儿子的话,特别感动。

儿子刚参加工作才一年,工资再高能高哪儿去?这还不是儿子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儿子知道家里房子还有十几年贷款要还,他知道爸妈一定经济上有些压力。

老张和老伴儿坚持推让着不要,后来实在拗不过儿子,又是大年夜推来推去不好,后来还是老伴儿说了一句:

“不争了。老张,这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今天咱们收下。但是有一条,孩子,这是最后一次。”

儿子勉勉强强答应了,老张这才作罢。

儿子帮着还贷,老人忙着“卖”房

一家人一直相处特别融洽。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过去了七、八年。

这些年,家里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儿子成家、买了新房、有了大胖儿子。

工作之后儿子特别努力,收入越来越高。谈了个女朋友也让老张两口子非常满意。谈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俩人结了婚。结婚之后,儿子和准儿媳妇一块儿出钱,通过贷款买了套房子,一分钱没朝两家的老人要。

后来生了儿子,小两口把房贷也提前还完。家庭完整,经济上也渐渐富裕。

这些年,儿子“遵从”了父母的指令:再没有给过父母钱。但是,几乎帮着爸妈把家里的大件都置换了个遍。当初父母为了省钱,买的很多“便宜货”都不好用,自己条件好了,让爸妈都用上好的。

儿子一直有个心意:父母年纪大了,自己条件好了,不让父母再背着“债”。这种想法,儿媳妇也很赞成。儿子跟父母提过好几次,帮父母把贷款还清,都被拒绝了。后来实在被磨的没办法,老张答应了。后来他也想明白了:反正今后都是留给儿子,早还完也好,省的再付那么多利息。

老张从来没想过今后房子怎么给儿子的问题。在他的意识里,父母自己的房子,传给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简单易行。

一件事,让老俩改变了想法……

老张他们这一辈人,年龄越来越大,周围有一些老同事、老伙计陆陆续续过世了。

老张的一个老同事,过世之后家里乱成一团糟。他这个老同事,老伴儿之前已经过世了,有一个独生女。按理说,老人不在了,子女过户父母的房产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儿。谁知办理起来特别麻烦!

了解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老张赶紧跟老伴儿商量,就这么一个好儿子,不希望今后给儿子平添那么多麻烦事儿。

为此,老张和老伴儿四处打听,做足了功课……

一天,儿子儿媳妇一起回来看望老人。闲聊了一会儿,老张把话带入了正题:

“儿子,闺女,爸妈有件事交待一下。我和你妈商量好了。就这几天,你们俩帮着我们做一件事儿,把我们房子过了户,过户到儿子名下。闺女,爸妈没别的意思,写我儿子、跟写你们俩名字是一样的。另外我说说为什么这么干。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不在了,按理说,我们留下这点财产,全是你们的。但是我身边一些老伙计家的事儿提醒我们了,很麻烦。我和你妈的意思是,与其把麻烦放到后头,还不如做到前头。”

儿子、儿媳妇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本来好好的,突然冒出这么个想法。儿子儿媳妇对视了一眼,儿媳妇先说了:

“爸、妈,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了?你们就好好住着就行了。今后有什么麻烦也是我们的事儿,别折腾你们了。”

老张摆摆手:

“闺女,只会省事儿,不会更麻烦。对你们,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了,当时那笔贷款,是你们俩给的钱。要真算的话,这笔钱爸妈可得好好跟你们算算。一家人,不说这些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结语

看着老人坚决的意思,儿子嘴上没拒绝,但是实际行动很“缓慢”。

后来老张急了,儿子这才把房子过了户,也算是了却了老人的一个心愿。

这件事儿,说的是父母生前把房产过户给子女的事情。通过这个事情,有几个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1.先说说为什么办理继承“麻烦”。

老张家的家庭结构其实很简单:父母、独生子女、儿子儿媳家庭幸福稳定。当然,还有一个孙子。

按理说,这种家庭结构相当简单——当父母去世之后,不会有其他人过来分家产,应当会全部给到儿子,那有什么可麻烦的?

实际情况是:一点不省事儿。唯一不“麻烦”的地方,可能就是没人跟儿子争。

老张两口子不可能只有一个法定继承人,这是肯定的——至少,他们都有自己的父母。他们父母过世、人不在了,这时候,就要拿出证明他们去世了,这就是“死亡证明”——光这一项材料,恐怕会难倒很多人。

别急。儿子是老张两口子的合法继承人么?老张两口子跟他们儿子肯定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么?老张和老伴儿是合法夫妻关系么?老张和他自己的父母是直系血亲关系么?……

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便民”的措施:例如,继承之时,祖辈年龄如果满85岁,就不需要祖辈的死亡证明。但是,毕竟不是普适的。

虽然说拟定取消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已经过去大半年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有正式颁布,所以,该要的还得要。

2.老张的决定,适用于哪些情况?

老张通过生前买卖的方式,过户给了儿子。这里有两个可以实施的前提:

“硬”条件:房子无贷款,买方有资格。

老张两口子这套房子是商品住房,本身是可以交易的。但是,如果是贷款房,就没法交易了——房子还抵押着。儿子帮着把贷款还完了,房子就满足了可以交易的条件。

儿子可以接收,是因为儿子儿媳名下只有一套房,符合当地再行购房的条件要求。

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具有买卖的可能性。

“软”前提:子女孝顺,父母没有晚年生活风险。

一旦买卖实际交易完成,原房主就不再拥有这套房子的所有权,至少失去居所了。

所以,一直提倡老年人注意的是:是生前把财产给到子女、还是身后给,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问题。

对于老张的家庭,这些问题不存在——儿子值得他们骄傲(老人喜爱)、儿子对待老人很好(子女孝顺),这一点上,就足够保证老人少有晚年风险了。

另外,老张提及的那一句是对的:登记儿子一个人名字,不影响儿子夫妻共有属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买卖的方式获取的房产,除非买方的出资是完全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否则,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跟登记谁的名字关系不大。

3.可以再加一个“保险”:居住权。

“居住权”正式立入了《民法典》。

如果想做的再“保险”一些,可以再增加一个“居住权合同”。居住权的意思,直白理解就是:即便房子已经过户给别人了,但是自己享有房子的居住权。当居住权没有撤销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对房产进行处置。

拿老张的行为举个例子:

老张把房子卖给儿子的同时,跟儿子签订了一份《居住权合同》,约定好一直居住到百年。后来儿子打算把房子卖掉,这时候,房子卖不了——有居住权的房子,无法处置。所以,就保证了老人可以一直“老有所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