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活法
两年前笔者曾写过《拒绝高级》一文(载2007年9月21日《杂文报》)。在全体国人——从上到下、男女老少、工农兵学商,都朝拜“孔方兄”、为“名利”二字竞相奔走的当下,笔者之“拒绝”未免“迂”得可笑复可爱——很不识时务!孰料时过境不迁,前不久竟然还有朋友劝我不应“拒绝”,其理由是:没有名分难成事;手中无钱难做人。朋友一番好意,我自领情;但照做起来恐很难。这原因的一面,固然在我已退休,“职称”云云,事实上于我已成“明日*花”。倘照弘一法师的说法,便是“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了(其实所谓的“高级职称”原也不值几个钱——并不能让你上“胡润富豪榜”的)。更因了方某从出娘胎便志不在此——不屑于从众随俗!本来“青菜箩卜,各有所好”,一直以为人生在世,各有活法。痛痛快快是一生,委曲求全也是一世;潇潇洒洒是一生,卑躬屈膝也是一生;金山银山是一生,清风两袖也是一生。于“金钱”——“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潇洒、是看破;“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嗜欲、是贪婪!功名一时,气节千载,孰取孰舍,自在心间!据说当年贝氏之弟约翰·贝多芬在纽约发了笔横财,买下块地皮,便洋洋得意地将其大名印在名片上——“约翰·贝多芬,土地所有者”,并派人送贝氏过目,以“富”骄人。岂料贝氏全不吃这一套,信手接过名片,大笔一挥,在其背面直书“路易·贝多芬,智慧所有者”,且掷回来者。斗富斗智,谁是谁非,姑且不论。但金钱(职称)以外,毕竟还有别一种活法与追求——希冀着在物欲横流的天地间仍保留一线“天机”,一份“自由”罢了!林语堂先生说:“我们生就一半道家主义,一半儒家主义。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故“快乐”与“自由”,在我看来,应是人生终极追求与最佳活法!故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方某稍作修正,似可为——“金钱”诚可贵,“职称”价亦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不玩了!有句格言叫:“人到无求品自高”。故而,如果在这个世上,还想活得象个“人”样、是个“我”样,大概亦唯此一自勉、一宽慰了!古希腊贤哲赫拉克利特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位老人告我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其实在我看来:拒不拒绝所谓的“高级职称”并不足挂齿。值得关注的倒是:在“上帝”死了、“大师”无了、“知识分子”消失了的眼下,是追名逐利,学做现代“陶朱公”,还是“采菊东篱”,步陶潜兄的后尘——我的“活法”安在了!只信跛足道人唱词:“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闭眼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一切以“金钱”作标的物的“身外之物”——包括“职称”,事实上便都“归零”了!却原来所有的“追名逐利”,到头来都是一枕*粱,*粱一枕——白忙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