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房产杭州站
01
在“造富”这件事上,你永远可以相信杭州。
比如,最近有媒体统计了去年全国各城市的IPO数量。结果显示,年,杭州一共新诞生了48家上市公司,总量位居全国第三。
仅次于两大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碾压另外两个一线城市深圳与广州。
而如果计算增量,杭州年的新上市公司,比年多了24家。这个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我大A股虽然常年“跌跌不休”,但对于新上市公司来说,那些持有原始股的实控人和高管,敲钟后身价大增仍然是一件铁板钉钉的事。
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奋斗20年,去年所在公司终于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公开资料里,以他所持有的股数计算,最新身价接近2亿。
虽然在同学群里,他笑谈如今涨跌和他都没关系,因为有限售期,但并不妨碍大家都已经叫他“班级首富”。
02
按板块分,“造富之城”里,各区域之间上市公司的数量,差别相当大。
滨江是目前杭州占地面积最小的区,但截至今年4月,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接近全市的15%。
若以市值计算,更是接近30%。
其中,目前杭州上市公司市值老大——海康威视,其总部就位于滨江。这家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亿,比第二到第四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
除此之外,市值排名前列的泰格医药、恒生电子、大华股份等,都位于滨江区。
仅去年一年,滨江区就新增了杭州热电、税友股份、祖名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
若是再算上港股和美股,滨江区的上市公司密度已经接近1家/平方公里。这个量级,在全省都没有对手。
03
在决策者眼里,这些上市公司意味着GDP、创新引擎以及板块驱动力;
但倘若你是一个正在参与摇号或者置换的购房者,那么对你来说,它们意味着提供了大量的竞争者。
难怪有人说,滨江区现在算得上全国改善最难的区域之一了!
滨江区三大街道,浦沿情况略好,长河西兴这两年推盘量极少,加上限价红利,想在这里摇中一套新房,比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还难。
晓风印月开盘四次,平均中签率10.3%;丹枫四季开盘两次,平均中签率9.1%;御滨府开盘五次,平均中签率5.2%。
我相信,就算当时实行差异化购房*策,只允许户口在滨江或者工作在滨江的人才有资格摇这些盘,中签率同样不会太高。
想在滨江换房子的人太多了,而他们的选择又太少了。
从这一点说,申花是幸福的。虽然它要承接大量未来科技城和城西的外溢,但看看这两年的新盘名单:沁园、养云、首开金茂府、宜和园、古翠隐秀、滨融府、天荟……
虽然大多也都不好摇,但至少有希望啊!
04
也许有人会说,买不到新房,可以买二手房啊?
理论上当然可以,但实际呢?
次新首先就从清单上划走了。在滨江区,普通改善族想要住好一点的房子,如果没有摇中新房,基本上就可以死了这条心。
这两年交付的次新房,无论是滨江金茂府还是柳岸晓风,参照的都是南星价格体系,单价10万。
即将交付的晓风印月,恐怕也无漏可捡。
退一步,买老一点的小区。在月明路或者滨和路一带,预算万,大概可以买到这样的房子:
房龄15年,大3房。如果可以接受小区人车不分流或者环境略差的,可以有4房。
碰到稍微楼层或装修好一点的,总价上千万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往东到市北西、或者往西到浦沿,选择会更多一些。但改善的人,大多是被孩子的学区套住的。
住得远了,房子是换好了,接送就成了问题。
滨江区的教育资源,本来在整个杭州就不算出众。家长扎堆追逐江南实验、闻涛等少数学区的情况非常明显。
这也导致了这些学区的二手房,价格相当坚挺。
05
最近,听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朋友,夫妻双方都在滨江某互联网大厂上班(不是同一家),孩子下半年就要念小学了,两人最终决定,还是回中部某省会城市老家。
对他们来说,单论收入,肯定是杭州高。但在这里买房,首付和按揭的压力都不小。
同时,夫妻两人必须保证工作都不能出问题。一个星期,两人同时晚上9点以后下班是常态,对孩子的照顾和陪伴无法兼顾。
假如回老家,他们看中了一套㎡的大房子,很好的小区,位置也很核心,总价只要万。
以他们这些年在杭州的积蓄,压力会小很多。
按他们的计划,回去后,男方去大厂在当地的分公司上班,女方换一个相对轻松、方便顾家的工作,这日子就算完美了。
听完这个例子,我深有感触。
国际滨流光溢彩、活力无限,但倘若想在这片土地上体面生活,你的努力,必须得赶上整个板块踩下的油门。
否则,那每一次敲钟、每一块红毯的背后,自己就成了那块最无奈的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