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房龄对房屋价值的影响,是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在美、英等国家,五六十年房龄的房子比比皆是,甚至上百年房龄的房子都有在交易的。
我们国家房地产起步很晚,建国后的二三十年间,修建的住宅很少,且多以低矮的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常见于一二线大城市的传统老城区。
而老房子更多的是以八十年代之后修建的为主,典型如工人新村、某某宿舍等之类的五六层的楼房。
三十年楼龄左右的这些老房子,目前市面上仍在交易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优质学区的老旧房子,另一种是真正的老破小。
随着大城市旧城改造行动,老房子的外立面还是得到了一定提升,只是内部水电设施面临日益老化。
总体而言,房龄对这些老房子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在了当前的售价上,房龄继续增加对房产价值的影响边际递减。
也就是说,三十年房龄,跟三十五年房龄相比,基本不受建成时间的影响。
房龄真正对房价构成杀伤力的,主要是那些年左右修建的老大楼,特别是第一代高层住宅,高容积率,低绿化率、高梯户比是这类房子的典型特征。
且建筑工艺和材料上的差距,户型设计方面的过时,物业水平的相对低下,使这类房子快速折旧。
一方面是房子建筑的老化,另一方面来自物业维护、居住群体的变迁等影响,使这类楼盘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就目前来讲,10年和20年房龄是房子地两个分水岭。但这个时间只是一个笼统地数字。毕竟,没有理由证明8、9年房龄地房子与11、12年的房子有明显价值差异。
除了楼盘自身品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物业维护。
没有好的物业管理,建成时品质再高地楼盘,也会快速变旧。相反,有一个好物业加持,即便历经一二十年风雨,小区仍能媲美五年内次新楼盘。
比如在重庆,龙湖的水晶郦城,春森彼岸等一批十几年房龄的楼盘,在今天,品质依旧能打。
楼龄对房产价值的影响,具体还因城市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讲,一线城市对楼龄的容忍度要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一方面,因为一线城市的住宅革新换代要更早。比如上海,年以后新建的楼盘,已经是以板楼为主,而同时期的一些二三线城市还在以塔楼为主。
在一线城市,10-15年楼龄以内的房子,都可以叫作次新,而在二三线城市,10年楼龄的房子,已经不太会被当成次新了。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已经早早进入存量房市场。新房供应紧缺,人们对二手房的接受度更高。
而且,在高昂的房价面前,在新房供应有限的市场中,老破小住宅也不缺乏大量买家。
而在二三线城市,如非因为学区需求,或者单纯为了绝对的低价,老破小房子很难有流动性。
如果一定要用数字来衡量房龄对房屋价值的影响,根据市场经验,那么一个比较粗略的公式是:房龄每增加一年,折旧1个百分点。
即可以认为,一个二十年房龄的楼盘,从折旧方面来讲,要比同区位的次新楼盘低15%-20%。但这里的折旧曲线,并不是一条线性的关系。
比如,6年楼龄的房子,跟3年楼龄的房子,几乎没有任何折价。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参照,具体还跟楼盘的实际品相和户型结构、小区环境有关。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持有一套房子,要想最终升值获利,折旧是一个不可避免地挑战。
增值金额折旧+利息成本-租金收益(如果有),便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
为什么五年左右的次新最抢手呢,因为买家最多,是投资和自住的最爱。
投资的,持有几年后,仍可以按次新房卖出,自住的,被崭新、优美的小区环境吸引。
一个楼盘,最黄金的年龄,就是5-7年之间。
刚交付的前几年,小区绿化仍处于一个养护和成长期。且入住率低,处在一个集中装修期。
五年左右,植物长成,树木成荫,入住率缓慢爬坡,居住人口密度适中,也便于维护和保持。
再过几年之后,入住率达到高峰,物业服务水平也会呈现下降趋势(因为物业费很难变化,仍为多年前的标准,物业为了盈利空间,肯定会缩减各项维护支出)。
外墙脱落、草坪裸漏、喷泉水池干涸、木制廊桥腐烂、树木长期无人修剪等等类似情况,逐渐暴露出来。此后,对于品质而言,便是没有回头的下坡路了。
而且,按照每十年更新一代住宅产品的节奏,十年楼龄之后,新一代住宅问世,新增的购房需求,更愿意去为新一代的产品埋单。
对于上一代的产品,想要获得超额涨幅,已经十分困难。
因此,要想保持价值优势,一般而言,最晚在房龄十年左右,就应考虑置换了。
而对于本身购买的就是十几年的老房子,又以纯自住为目的,且没有能力去折腾换房的,那就安心继续居住吧。
毕竟,这时候,房龄对房产价值的折损,已经进入低功率时期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