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干眼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比安家更真实的人生第一次买房
TUhjnbcbe - 2024/8/16 18:36:00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前段时间的《安家》很火,但电视剧和现实距离不小。B站新上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八集《买房》就特别真实。

片子跟拍了两个主人公在北京买房的故事。

第一个主人公叫闫晶,27岁,海归硕士,在一家辅导机构当英语老师,月收入估计1万多。她和男朋友准备一起买下人生的第一套房。

她对房子的要求很明确,朝南,价格在万左右的一室一厅,地段在北五坏外的昌平回龙观附近,她愿意承受元的月供。

这时的弹幕纷纷夸耀她们这么年轻就在北京买房。但是下一镜头,摄制组就跟着她回了老家。

闫晶的老家在黑龙江的一个县级市,她是家里的独生女。谈起买房,闫晶的父亲自豪地对镜头说,两个大家帮一个小家,两个大家各出万,小家负担90万贷款。

能拿出万现金,在县城里当然是中上阶层,但从家里陈旧的装修看,闫家也绝非土豪。闫父自豪在对等出钱,能让女儿在新家庭不矮人一头。

最终,闫晶买下了一套59.96平米的一室一厅,成交价是万,加上税费中介费,大概万,刚好符合闫父的规划。

闫晶和父母

第二个主人公叫温亚龙,本来和父母一起住个小房子,但孩子快出生了,想买一套自己的房。他的年收入只有十万左右,靠父母和岳父母支持,他看中了一套报价万的房子。

在砍价过程中,他从一点点往上加,卖家从一点点往下降,最后还差两万块。

温亚龙全家开始卖惨,说工资低,欠了亲戚钱,孩子快要出生了,但是钱真的不够。但是他越这样说,卖家越坚定不降。

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拿不出这两万,他是害怕作这个重大决定,他的父亲母亲也都害怕做这个决定。

最终因为这两万,交易没有达成。直到温亚龙的孩子出生了,他们的房仍然没有买到。

温亚龙与母亲

这两位主人公是一线城市最有代表性的买房群体,掏空四个口袋付首付,年轻人背房贷,而且都因为缺乏经验,买房过程出现失误。

闫晶的最大失误是贷款贷太少,房子买太小。有些小城市的读者可能会惊讶——月供七千了,还少吗?少不少,得看对谁。

她和男友工作不久总收入就能达到两三万,未来更会大幅提升,再加上货币贬值,七千就变成了小意思。

但等他们有孩子,房子不够住得换。房价上涨,高额税费,更高的首付比例,都会让换房变得十分艰难。

两个事业上升的年轻人,手持万首付,只贷90万,就浪费了首房首贷,是太过奢侈的行为。

温亚龙的失误是完全不懂得谈判。在谈判桌上向对手强调自己的弱点,只会暴露更大的需求感,让卖家更把你吃定。

而关键时刻不敢做决定,后果总是付出更高的价格。我有次卖房,买家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发烧的孩子,他们比温亚龙还焦虑。当我让步准备签合同,他们开始给亲戚朋友一个个打电话,直到一个“见多识广”的表哥把事搅黄。

过了一周,我房子多卖了十万。又过了一周,他们买了同户型,多花了三十万。

这一集的全名很有意思,叫做《买房——成年人的真正快乐》。但是弹幕一边倒地吐槽,成年人,太难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安家更真实的人生第一次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