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张伟群通讯员梁心韵项政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拱宸桥及周边。章胜贤摄
如今的拱宸桥及周边。钟黎明摄
10月9日8:15,记者从杭州濮家码头坐上运河水上巴士,40多分钟后,船在拱宸桥码头靠岸。初秋的运河边绿树成荫、鹭鸟翩飞,岸上上学、上班和晨练的人各自悠闲。乘客坐在船上,没有赶路的焦虑,只希望时间慢一点。
然而,这条流淌了多年的大河,却是时光飞逝的代表。起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改革开放之后,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0年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重现。再度繁荣的大运河,不仅发挥了过去在航运和经济上的重要作用,也成为文化振兴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而对杭州来说,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对于提高城市品位、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有着巨大影响。
在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里,住在河边的人们也在享受着变美的大运河,守护着心中的大运河。
大运河在西湖文化广场转弯。
从“纯手工”到半自动
今年80岁的高兵从年前后起,就住在杭州市拱墅区桥西社区。高兵家世代以船为家,解放战争期间,他撑船帮解放军运送弹药和物资,跟着部队从老家苏州来到杭州。
后来,他与一些“个体”船主被编入杭州内河航运公司。但生活方式没有变,他和妻子常年在杭州、嘉兴、湖州、上海之间跑船,一条船住全家、养活全家。
走过人力背纤等“纯手工”的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兵迎来了半自动化时代。此时,他家船的吨位已从15吨变成45吨,但仍是没有动力的非机动船。“去同一个方向的几艘船凑一凑,等拖船来把我们一起牵引过去,等上几天是常有的事。”高兵回忆说。
改革开放后,运河上的运输忙了起来,而河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少有修整,堵航是家常便饭。一次,他和妻子运一船稻草到嘉兴,结果因为堵航,拖船开到半路走不了了,他和妻子驾船绕行5、6公里,一篙一篙地把船撑到了目的地。
年以前,大运河最南端在杭州艮山港(今中河高架互通下的水域),再往东就没有河道了。船到此处,货物都得上岸,无形中成了一个人货集散地,特别拥堵。高兵说,为了让货物尽快装卸,船靠港后需要动用大量人力,有时公司的领导也来背货。
“开河以后,杭州段就很少堵了。”高兵口中的“开河”,是运河杭州段的一个重要事件。年,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开挖了艮山港至三堡的6.97公里河道。年,新建的三堡船闸通航,京杭运河与钱塘江连通。年,三堡二线船闸建成,通航能力再度大幅提升。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年,三堡船闸货船年载货量为万吨。年以来,每年都在万吨以上,最高近万吨。20多年间,载货量增长了10多倍。
上世纪80年代,大运河上的船工还要靠手工撑船。章胜贤摄
现在的船用上了AIS、视频监控、高频等先进驾船辅助设备。周雨顺刘殿魁沈普华摄
从机动船到科技船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生活用品的需求猛增。“肥皂、牙膏、牙刷……只要市场上卖过的小百货,我都运过。”高兵说,那时候拉得最多的就是日用品。同时,“个体”船也出现了,很多个体户贷款买机动船搞运输,成了第一批“万元户”。现在回想起来,高兵还有些后悔没有出来单干。
而年出生的宋磊则赶上了这个好时代。宋磊是安徽亳州利辛县人,亳州有不少地方是“跑船之乡”。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建筑材料需求剧增。年,上海浦东大开发,经运河到上海的船还没等卸货,等在码头上的包工老板就争着把钱扔到船上,生怕这船货被人抢走。
跑船人赚到了钱,不断换更大的船,宋磊的姐夫家就是如此,到年前后,已经拥有一艘吨的货船。年,宋磊结束了到处打工的日子,上了姐夫家的船。没过多久,他也买了一艘吨的货船,专跑杭州与上海之间的航线。但是,这艘船也很快被淘汰了。
10月8日下午,宋磊正在上海杨树浦港等待装运钢材。他的“皖利辛货”有55米长,载重量吨,但在港口的一片货船中并不出众。“60米长、吨的船也不少。”宋磊告诉记者。
不少船还用上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高频等先进驾船辅助设备,开船既安全又轻松。船舶进出港报告,不用跑到海事所签证,点点手机轻松完成。
运河沿线的生活服务也越来越好了,在长湖申线沿途的水上服务区“驿站”,船主们可以刷卡接取岸电和饮用水,也可以在超市购物。船上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冬暖夏凉。有了智能手机,船上互联互通,有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打打游戏,不再单调寂寞。
每年除夕,宋磊都会在船上放鞭炮,祈祷来年风调雨顺。钟黎明摄
千吨级船可从山东直达杭州
水路运输的优势在于低廉的运费,去年,宋磊跑的货运基本上在12元/吨,今年也只涨到13元/吨左右。但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让大吨位的船畅通无阻,船主们单趟收入也在稳步增加。虽然宋磊不肯说自己的具体收入,只说“比打工好多了”,但有其他船老大透露,只要不遇上赖账,一艘这种吨位的货船,一年赚上30万元并不是什么难事。
宋磊说,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船多了很多,码头也越来越繁忙。年,宋磊的船一般一到码头就能卸货,现在在码头等上四五天也是常事。
宋磊问记者:“听说杭州在造运河二通道?”这并不是道听途说。眼下,在钱塘江九堡大桥东侧江岸边的大片围堰里,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忙着清除江底淤泥,加固海塘,这里正在修建的是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的关键节点工程——八堡船闸工程,也正是国家重点干线航道建设“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的终端工程。
本项目位于江干区九堡村和杭州经济开发区头格村沿江地带,全长2.公里。工程今年年初开工,计划工期4年,年年底主体工程建成,年杭州亚运会前实现通航。
到时候,双向通航能力将达到万吨,大大缓解杭州内河通航压力。千吨级船舶可从山东直达杭州,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将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嘉兴、杭州、绍兴等杭州湾地区连成一片,杭州将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
大吨位船舶可改从八堡船闸进入“运河二通道”,沿线将串起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旺沿河产业和临港经济带。闲下来的运河市区段,将重点做水上旅游开发,加大两岸景观带建设,还市民一个景色优美、古韵悠然、清静典雅的大运河。
建设中的八堡船闸,这是“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的终端工程。朱引炜摄
从“泥坑跑”到“风景跑”
“10年前的同屋来看我,我们又沿运河跑了一次,只不过以前是1公里,现在是6公里,每一步都跑在风景里。”10月5日晚上,邢力毅发了这条朋友圈。
今年40岁的邢力毅是个“新杭州人”,年至今,从租房到买房,再到换房,他始终在信义坊一带居住。他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可以算是运河边的原住民。而他说的同屋,就是当年跟他一起租住的同事。
年,他们发现信义坊小区旁边的运河游步道经过整治,变得很美,就一起开始了晨跑。这一段差不多有1公里长,跑了几次,他们想跑到对岸的大兜路去,但一过桥,发现路上都是泥坑,没处下脚。
此后,这段运河每天都发生着变化,那些脏乱差的古街变成了“白富美”的文化街区,运河游步道也一段段陆续连通了,邢力毅的跑步线路越来越长。
10月5日这天,他约曾经的同屋再从信义坊出发,沿运河向北跑,翻过拱宸桥到运河对岸,往回跑到江涨桥,过桥回家,全程6公里。这一路,有各具特色的小河直街、拱宸桥西、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有富义仓、候圣驾、运河纤夫雕像。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小河和河边人家。章胜贤摄
改造完成后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徐晖摄
从“到杭州闻到臭”到“到杭州看到美”
“跑过风景”并非一朝实现。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副主任陈江介绍,运河是杭州城区水流地势最低的区域,改革开放之初,条支流将工业和生活污水带入运河。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运河航运的圈子里有“闻到臭,到杭州”的说法。
从那时起,杭州就开始规划治理运河水。年,杭州启动运河“截污纳管”工程,通过污水管网建设、三堡引配水等措施。到上世纪90年代末,污染源大大减少,运河水开始变清。截至年年底,京杭运河(杭州段)干流17个断面平均水质Ⅴ类达标率%,且均达到Ⅳ类及以上,最高达到Ⅱ类。现在我们可以说“到杭州,不再臭”。
从年开始,杭州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目标,按照“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民为本、综合整治”原则,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
南起江干区三堡船闸,北到余杭区塘栖镇镇北地带,16年来,这片总长约3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让每一个杭州人都享受到了成果。
运河边的雕塑和悠闲的市民。摄于年。钟黎明摄
老警察守护古桥近百座
“梦中有桥三十六”,这是吕伟刚在自己写的书《塘栖古桥》中的一句话。“三十六”是个虚数,说的是运河重镇塘栖的桥特别多;“梦”也可以理解成一个比喻,说的是这些古桥与吕伟刚的紧密关系。
吕伟刚于年出生在余杭塘栖,60多年来,他几乎从未离开过运河。年轻时,吕伟刚是一名公安侦查员,走遍余杭46个乡镇,在运河上走过数不清的桥。年,他开始